松山湖社衛機構已完成標準化建設
金羊網訊 記者文聰攝影報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已連續兩年被列入東莞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記者11日從市衛生健康局獲悉,目前全市標準化建設已累計投入1.2億元,沙田、東坑、松山湖3個鎮街(園區)100%完成了標準化建設任務,9個鎮街僅完成了20%-50%,其中,洪梅、橋頭、企石等6個鎮的達標率為0。
力爭年底完成“補短板”任務
據市衛生健康局介紹,全市一共建成使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01所,33個鎮街(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公立醫院組建鎮街醫聯體。截至5月底,今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為876.7萬人次,占全市醫療機構門診總量的29.5%;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次均醫藥費用為81.1元。
盡管社衛機構遍布全市各個鎮街,市民走出家門15分鐘,即可實現社區首診,但由于各鎮街的經濟實力不同,投入不同,因此硬件條件參差不齊,有的站點看上去就比較“高大上”,而有些站點則很簡陋。按照《東莞市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到今年年底,全市將力爭全面完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補短板”任務,基本實現用房面積和醫療設備配置達標任務。
標準化建設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市衛生健康局稱,標準化建設就是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裝備和統一管理。社衛服務中心按鎮街(園區)常住人口數量確定建設規模,服務人口小于20萬人的,建筑面積不少于3500平方米;服務人口20萬-40萬人的,建筑面積不少于4500平方米;服務人口大于40萬人的,建筑面積不少于5500平方米。而社衛服務站的建筑面積一類站不少于300平方米,二類站不少于600平方米。
九鎮標準化達標率低于20%
時至年中,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工作進展如何呢?據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沙田、東坑、松山湖3個鎮街(園區)已經100%完成了標準化建設任務;有12個鎮街標準化建設達標率超過50%;9個鎮街為20%-50%。
“在標準化建設達標率為20%以下的9個鎮街中,有洪梅、橋頭、企石等6個鎮達標率為0。”該負責人表示,進度緩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個別機構面積不達標,占到未達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的12%,主要原因是需新建的站點項目因地理環境、用地審批等導致選址難以落實,部分站點建設周期較長;二是個別機構設備配置不齊全,占到未達標總數的47%,主要原因是部分鎮街和部分醫療設備使用率不高,設備性能相對落后,新設備采購流程長。
今年是東莞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達標的最后一年。市衛生健康局要求,暫未達標的機構要全力以赴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對于面積不達標的機構,10月底完成擴建或改建的裝修工程;對于另址新建的機構,爭取年底前完成建筑主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