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分娩能大幅度降低產婦疼痛
認知率不高、麻醉師短缺、流程不夠精細……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文聰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第一批國家分娩鎮痛(也稱無痛分娩)試點醫院名單,全國共有913家醫院入選,東莞市人民醫院是東莞唯一一家入選的醫院。記者9日走訪了解到,受認知率不高、麻醉師短缺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全市僅個別公立醫院在推廣無痛分娩,即使是試點的市人民醫院,去年的無痛分娩率也僅為10%,相對“40%”的國標仍有較大差距。
全市僅480名麻醉醫生
對于很多自然分娩的產婦而言,“無痛分娩”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名詞。據東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張曙介紹,分娩時約有50%的產婦非常疼痛,約有20%的產婦劇烈疼痛,她們都有權利要求無痛分娩,雖然達不到完全無痛,但能減輕痛苦。無痛分娩的類型很多,例如,椎管內麻醉、導樂分娩、水中分娩,但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還是椎管內麻醉。而椎管內麻醉,只有麻醉醫生可以做。
“由于各種因素,很多醫院無法大規模開展無痛分娩。”張曙稱,去年該院開展了幾百臺無痛分娩手術,無痛分娩率約為10%,暫未大規模開展無痛分娩的首要原因就是麻醉醫生緊缺。目前,全市50多家醫院有麻醉醫生,總共為480名,處于緊缺狀態。“我們醫院只有63名麻醉醫生輪轉,一個值班麻醉醫生平均每天要負責2至3臺手術,基本上屬于滿負荷工作狀態。現在每天可以做少量無痛分娩,但如果每天開展10臺以上無痛分娩,麻醉醫生就吃不消了。”
受麻醉師短缺所限,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的無痛分娩率也在低位徘徊。據了解,該院的無痛分娩率最高曾達到20%,但自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該院的無痛分娩率降到了不足10%。有關負責人坦言,一名無痛分娩的產婦,平均產程長達12小時,麻醉醫生需要全程陪護產婦,麻醉科的人手跟不上。
曾有家屬術前拒簽字
除了全市麻醉醫生處于緊缺狀態外,外界認知率不高也是導致無痛分娩發展緩慢的一大主因。
“我前年生小孩時,醫生曾向我推薦過無痛分娩,但我和家人都擔心使用麻醉藥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就拒絕了。”市民萬女士說,自然分娩的過程很煎熬,痛到連嘴唇都咬破了。“生二孩的時候,我要么選擇剖腹產,要么進行無痛分娩” 。
因為不了解無痛分娩,去年在東莞市婦幼保健院,還曾有一名產婦的家屬拒絕在申請單上簽字。據介紹,當時產婦出現宮縮等臨產表現,疼了四個多小時,助產士跟產婦解釋了無痛分娩,產婦就提出了申請。可是等到術前簽字,產婦的家屬卻不同意。過了四五個小時后,產婦痛到實在撐不住了,于是堅決要求無痛分娩。在家屬和產婦簽字后,醫生立即給產婦打麻醉,效果立竿見影。兩個多小時后,產婦順產下一個健康的寶寶。
那么使用麻醉藥,到底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呢?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有關負責人解釋稱,無痛分娩是非常成熟的技術,麻醉影響微乎其微。而對于麻醉操作的影響,“不排除有風險,但剖腹產也打麻醉藥,風險也依然存在。”
或將給予麻醉師補貼
按照國家衛健委制訂的目標,東莞市人民醫院在成為國家分娩鎮痛試點后,要力爭使無痛分娩率達到40%。
張曙表示,隨著政策的推動,以及無痛分娩技術的提升,無痛分娩會越來越普及,該院麻醉科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的流程。“以前都是產婦申請了,我們再去做。以后大規模開展后,申請無痛分娩的條件、評估標準等,都需要流程化和精細化操作。”
“對開展無痛分娩的麻醉醫生,目前還缺少激勵機制。”張曙舉例說,以前開展無痛分娩,麻醉醫生需要全程陪同,做一例要花費10至20個小時,為了提升醫生們的積極性,醫院也在考慮給予一定的補貼。此外,隨著技術的日益進步,麻醉醫生也能更大程度的去做無痛分娩。“現在幾分鐘就能穿刺成功,后期由機器給藥,數據能實時傳輸到醫生的手機里,可以遠程監測,一個麻醉醫生可以同時給三個產婦做無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