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簡稱東大(とう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東
京都文京區的世界級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東大誕生于1877年,由“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在明治維新期間合并改制
而成,初設法學、理學、文學、醫學四個學部和一所大學預備學校,是日本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制大
學之一,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靈元天皇時期,東大在日本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性地位。學校于1886年更名為“帝
國大學”,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其易名為“東京帝國大學”,以區分同年在京都創立的京都帝國大學;
二戰后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截至2021年,東京大學培養了12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
菲爾茲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
東大位列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23位,日本全國第1位,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4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
學排名第35位,2021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14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10位。
辦學模式
教養教育
東京大學由于校區的不同,教育內容和研究內容也不同。根據教育內容來看,主要分為實彪“教養”課程的目黑區駒場校區、
實施專業教育的文京區本鄉校區、只進行研究生教育的千葉縣柏校區。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則位于港區白金臺。根據研究
內容,則有研究傳統學術領域的本鄉校區、進行跨學科研究的駒場校區、進行新學術領域研究的柏校區。這種校區分立體
制,對于往往根據院系區分校區的其他大學是很少見的;這種在入學初期設立教養課程的大學在日本國內也并不多。
東京大學仍是采取學院制的大學,各校區實際可以稱為駒場學院、本鄉學院和柏學院。每個學院的自主權非常大,授課時間
都不一樣。但另一方面,學生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有著很大的自由權力,所有學院的課程都可以選修。
東京大學的所有專業、研究生專業和研究所的老師都參加授課。在文部科學省主辦的每個大學只能應征一項的“特包大學支援
項目”中,東京大學以“推進教養教育與研究生院尖端研究的創造性合作”項目應征,可以看出東京大學極為重視教養教育。
教養教育分前期課程和后期課程,基本包括了文科和理科的各種專業。前期課程涵蓋各國語言、法律和政治、經濟學、歷史
學、文化人類學、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等。后期課程則在前期課程基礎上加以細化。教養課程可以說基本上是一種綜
合素質教育。
教授治校
東京大學在治學理念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中第一個,是將“教授治校”放在學校管理的核心位置。這可以說是東京大學各
院系保持高度專業性和學術性的一項根本保障。
東京大學學校、院系的每一個舉措,都是在充分考慮了自身專業特點的前提下實施的,甚至就連自己的上課時間都和別的院
系不一樣。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尋找自己的導師或留學生支援中心解決,絕不會遇到“踢皮球”之類的現象。
而且,從提供教育服務的觀點出發,東京大學在校園內設立了餐館、便利店等。本鄉校區修建了星巴克、賽百味、Lawson
等店鋪。醫學部研究樓還修建了意大利餐館。為了加強信息的發布,還設立了由學生管理的網站。
走進東京大學校內的超市,會發現這里有著和普通超市完全不同的貨架排列:筆記本電腦和各種專業儀器就像一盒盒餅干一
樣整齊碼放在一起,文具柜的旁邊還掛著一排一般超市很少見的白大褂。
此外,在東京大學的主校區里,食堂和快餐店多達21家,無論身處校園哪個角落,都能很快找到吃飯的地方。
和日本很多大學一樣,東京大學的后勤是交給“東京大學消費生活協同組合”(簡稱“生協”)的企業組織經營的。校方對“生協”
的要求是:既不許賠錢,也不許賺錢。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學校的后勤將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降低成本、提供更多便利措
施等方面。如今,東京大學內部的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學生可以放心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課業和專業研究上。
信息學環
東京大學的必修課是比較少的,而另一方面,東京大學的選修課卻多得令人眼花繚亂。不僅如此,無論年級、專業,學生可
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課程,只要時間允許,選什么課都可以。物理系的學生可以選修世界史,教育學的學生可
以選修計算機……文科生和工科生,大一新生和博士生在同一間教室出席,在東京大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學生們的
專業角度和深度五花八門,經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所以東京大學的每一場課堂討論都非常值得期待。
這種扁平化的課程設置,可以說是東京大學的另一個特點,這得益于東京大學在新世紀中教學思維的改變。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有一個詞被越來越高頻度地在教育界提及:“復合型人才”。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時代,各學術
領域的互相滲透與交融已經成為每個專業發展的必然趨一勢。因為提倡“教授治校”,一線教師就是管理者,東京大學在學術
發展趨勢方面的嗅覺非常敏銳,并立即著手進行教學改革。2000年,東京大學將一些看似聯系不大的幾個專業,如社會學、
政治學、文化學、信息工程、統計學、環境學等統合為“信息學環”,并設置“學際信息學府”。這一打破常規的舉措,在當時引
起了日本學界廣泛的爭論。
如今,“信息學環”的特殊能力開始充分顯現出來: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理科教授,在進行國際互聯網政策等社會學研究時,會
以網絡構造等技術手段為理論基礎,提出“IP地址即國家資源”的觀點。國際政治學出身的教授在研究地域文化交流時,電會
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做出和傳統文化專家完全不同的解讀。
與此同時,東京大學還鼓勵教授積極參與媒體、企業和政黨活動,而不是泡在研究室和圖書館里。東京大學的教授幾乎沒有
不在社會團體中任職的。所以和日本其他高校相比,東京大學的老師往往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他們很清楚社會各界的實際
需求,并且將實現這些需求作為自己研究的重要部分,寫入論文、帶入課堂。
科學研究
能源開發研究
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達80億日元給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九州大學等數所大學進行核聚變的基礎論研究,以此進行新能源的
開發;東京大學的理學部、原子能所、工學部等單位聯手進行加速器科學、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論與工程研究并已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
以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為依托單位,由日本政府每年撥款百余億日元設備制造費和試驗費,東大已發射了14顆衛星和多顆
運載火箭,進行極光觀測、探測行星和地球磁場、開展天文物理及無人宇宙實驗室的試驗。
地震火山研究
東京大學的地震火山研究活動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此項綜合研究由政府每年撥款20億日元進行,并在東京大學建立全國性
的地震變化資料處理中心、在全國各地地震火山多發地區均設立了裝置先進、預測可靠的觀察所。該校設立有東京大學地震
研究所。
海洋研究
東京大學的海洋研究于1967年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上開始,而后又同美國財團合作,建造了一艘更為先進的科考船進行深
海鉆探、重大海洋地殼構成、海底生態、海底資源開發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此外日本文部省數次撥款組織東京大學等校研究
人員參與南極的綜合科學考察。
東京(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簡稱東大(とう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東
京都文京區的世界級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東大誕生于1877年,由“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在明治維新期間合并改制
而成,初設法學、理學、文學、醫學四個學部和一所大學預備學校,是日本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制大
學之一,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靈元天皇時期,東大在日本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性地位。學校于1886年更名為“帝
國大學”,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其易名為“東京帝國大學”,以區分同年在京都創立的京都帝國大學;
二戰后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截至2021年,東京大學培養了12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
菲爾茲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
東大位列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23位,日本全國第1位,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4位,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
學排名第35位,2021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14位,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10位。
辦學模式
教養教育
東京大學由于校區的不同,教育內容和研究內容也不同。根據教育內容來看,主要分為實彪“教養”課程的目黑區駒場校區、
實施專業教育的文京區本鄉校區、只進行研究生教育的千葉縣柏校區。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則位于港區白金臺。根據研究
內容,則有研究傳統學術領域的本鄉校區、進行跨學科研究的駒場校區、進行新學術領域研究的柏校區。這種校區分立體
制,對于往往根據院系區分校區的其他大學是很少見的;這種在入學初期設立教養課程的大學在日本國內也并不多。
東京大學仍是采取學院制的大學,各校區實際可以稱為駒場學院、本鄉學院和柏學院。每個學院的自主權非常大,授課時間
都不一樣。但另一方面,學生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有著很大的自由權力,所有學院的課程都可以選修。
東京大學的所有專業、研究生專業和研究所的老師都參加授課。在文部科學省主辦的每個大學只能應征一項的“特包大學支援
項目”中,東京大學以“推進教養教育與研究生院尖端研究的創造性合作”項目應征,可以看出東京大學極為重視教養教育。
教養教育分前期課程和后期課程,基本包括了文科和理科的各種專業。前期課程涵蓋各國語言、法律和政治、經濟學、歷史
學、文化人類學、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等等。后期課程則在前期課程基礎上加以細化。教養課程可以說基本上是一種綜
合素質教育。
教授治校
東京大學在治學理念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中第一個,是將“教授治校”放在學校管理的核心位置。這可以說是東京大學各
院系保持高度專業性和學術性的一項根本保障。
東京大學學校、院系的每一個舉措,都是在充分考慮了自身專業特點的前提下實施的,甚至就連自己的上課時間都和別的院
系不一樣。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尋找自己的導師或留學生支援中心解決,絕不會遇到“踢皮球”之類的現象。
而且,從提供教育服務的觀點出發,東京大學在校園內設立了餐館、便利店等。本鄉校區修建了星巴克、賽百味、Lawson
等店鋪。醫學部研究樓還修建了意大利餐館。為了加強信息的發布,還設立了由學生管理的網站。
走進東京大學校內的超市,會發現這里有著和普通超市完全不同的貨架排列:筆記本電腦和各種專業儀器就像一盒盒餅干一
樣整齊碼放在一起,文具柜的旁邊還掛著一排一般超市很少見的白大褂。
此外,在東京大學的主校區里,食堂和快餐店多達21家,無論身處校園哪個角落,都能很快找到吃飯的地方。
和日本很多大學一樣,東京大學的后勤是交給“東京大學消費生活協同組合”(簡稱“生協”)的企業組織經營的。校方對“生協”
的要求是:既不許賠錢,也不許賺錢。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學校的后勤將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降低成本、提供更多便利措
施等方面。如今,東京大學內部的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學生可以放心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課業和專業研究上。
信息學環
東京大學的必修課是比較少的,而另一方面,東京大學的選修課卻多得令人眼花繚亂。不僅如此,無論年級、專業,學生可
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課程,只要時間允許,選什么課都可以。物理系的學生可以選修世界史,教育學的學生可
以選修計算機……文科生和工科生,大一新生和博士生在同一間教室出席,在東京大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學生們的
專業角度和深度五花八門,經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所以東京大學的每一場課堂討論都非常值得期待。
這種扁平化的課程設置,可以說是東京大學的另一個特點,這得益于東京大學在新世紀中教學思維的改變。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有一個詞被越來越高頻度地在教育界提及:“復合型人才”。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時代,各學術
領域的互相滲透與交融已經成為每個專業發展的必然趨一勢。因為提倡“教授治校”,一線教師就是管理者,東京大學在學術
發展趨勢方面的嗅覺非常敏銳,并立即著手進行教學改革。2000年,東京大學將一些看似聯系不大的幾個專業,如社會學、
政治學、文化學、信息工程、統計學、環境學等統合為“信息學環”,并設置“學際信息學府”。這一打破常規的舉措,在當時引
起了日本學界廣泛的爭論。
如今,“信息學環”的特殊能力開始充分顯現出來: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理科教授,在進行國際互聯網政策等社會學研究時,會
以網絡構造等技術手段為理論基礎,提出“IP地址即國家資源”的觀點。國際政治學出身的教授在研究地域文化交流時,電會
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做出和傳統文化專家完全不同的解讀。
與此同時,東京大學還鼓勵教授積極參與媒體、企業和政黨活動,而不是泡在研究室和圖書館里。東京大學的教授幾乎沒有
不在社會團體中任職的。所以和日本其他高校相比,東京大學的老師往往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他們很清楚社會各界的實際
需求,并且將實現這些需求作為自己研究的重要部分,寫入論文、帶入課堂。
科學研究
能源開發研究
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達80億日元給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九州大學等數所大學進行核聚變的基礎論研究,以此進行新能源的
開發;東京大學的理學部、原子能所、工學部等單位聯手進行加速器科學、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論與工程研究并已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
以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為依托單位,由日本政府每年撥款百余億日元設備制造費和試驗費,東大已發射了14顆衛星和多顆
運載火箭,進行極光觀測、探測行星和地球磁場、開展天文物理及無人宇宙實驗室的試驗。
地震火山研究
東京大學的地震火山研究活動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此項綜合研究由政府每年撥款20億日元進行,并在東京大學建立全國性
的地震變化資料處理中心、在全國各地地震火山多發地區均設立了裝置先進、預測可靠的觀察所。該校設立有東京大學地震
研究所。
海洋研究
東京大學的海洋研究于1967年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上開始,而后又同美國財團合作,建造了一艘更為先進的科考船進行深
海鉆探、重大海洋地殼構成、海底生態、海底資源開發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此外日本文部省數次撥款組織東京大學等校研究
人員參與南極的綜合科學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