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簡介
廣島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教育的國立大學,建立于1929年,且于1949年開設大學教育,大學的簡稱為“廣大”。廣島大學是廣島縣唯一一所國立大學。 廣島大學設有綜合科學部包括綜合科學科、文學部包括人文學科、教育學部包括學校教育系、科學文化教育系、語言文化教育系、生涯活動教育系、人類形成基礎系、法學部包括法學科、經濟學部包括經濟學科、理學部包括數學科、物理科學科、化學科、生物科學科、地球行星系統學科、醫學部包括醫學科、保健學科、齒學部包括齒學科、口腔保健學科、藥學部包括藥學科、藥科學科、工學部包括機械系統工學系、電氣電子系統情報系、化學生物處理系、建設環境系、生物生產學部包括生物生產學科,大學院設有綜合科學研究科、文學研究科、教育學研究科、社會科學研究科、理學研究科、先端物質科學研究科、保健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生物圈科學研究科、醫齒藥學綜合研究科、國際協力研究科、法務研究科等多個多個研究科和多個專業方向。 廣島大學擁有世界矚目首屈一指的尖端研究,在亞洲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廣島大學成立于1949(昭和24)年,共由九所學校合并而成,是日本前身最多的大學。其淵源要追溯到1875(明治7)年在廣島縣創立的白島學校。第二年該校更名為縣公立師范學校,之后又經歷多次更名,最終于在1943年(昭和18)設立為廣島師范學校。另外1887(明治20)年還誕生了廣島高等女學校,1902(明治35)年誕生了日本全國第二所中學教師培養機構——廣島高等師范學校。此外,還有廣島高等工業學校(1920年)、廣島高等學校(1923年)和廣島文理科大學(1929年)等,均為現在廣島大學的前身。
圖片
在廣島大學的各個學部中,起源于廣島高等師范學校(簡稱:廣島高師)的是教育學部,在廣島高師的大學升級運動過程中創建的廣島文理科大學后來變成了廣島大學文學部、理學部和教育學部的一部分。
廣島高等工業學校在1944年更名為廣島工業專科學校后,成為了現在工學部的前身。廣島高等學校是戰前最后一所官立高中,后來成了廣島大學的皆實分校(之后由教養部變更為綜合科學部)。廣島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則為教育學部福山分校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廣島師范學校變身為廣島大學的教育學部東云分校和教育學部三原分校。廣島青年師范學校變身為教育學部福山分校和水畜產學部。廣島市立工業專業學部成為工學部的一部分。廣島醫科大學于1953年并入廣島大學,成為醫學部,等等,這些都為廣島大學的各個學部奠定了基礎。
圖片
歷經艱辛和曲折之后
這些前身院校與廣島大學的合并過程經歷了很多艱辛和曲折。尤其是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廣島被投下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造成死傷無數,整個城市化為灰燼。廣島大學的很多前身院校距離爆炸中心只有1~4公里,均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大量學生和教職員死亡。
在爆炸中死亡的不僅僅是日本人。當時,廣島文理科大學和廣島高等師范學校還招收了來自亞洲的留學生,原子彈爆炸時,來自中國和蒙古的留學生有37人之多,后確認其中3人死亡。另外,出于占領殖民政策的目的,日本還從東南亞各國的名門望族中選拔和招收了一些男學生,即“南方特別留學生”,其中2名馬來西亞學生也被炸死。
下面根據廣島大學的官網,介紹一下該校戰后走過的道路和現狀。
戰后,廣島積極致力于原子彈與和平問題,同時積極籌建國立綜合大學。戰前,日本擁有多個學部的綜合大學只有七所原帝國大學。即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而位于廣島的大學是單科大學,即廣島文理科大學。
廣島的縣市町村和商工會等成立了廣島綜合大學設立促進同盟會(1948年),積極推進建校工作。1949年日本公布并施行了《國立學校設置法》,日本全國誕生69所國立大學。建校經費三分之一為政府出資,三分之二為捐款。
1949年7月,廣島大學以承襲多所前身院校的形式成立,建校之初有教育學部、文學部、政經學部、理學部、工學部和水畜產學部6個學部和1所分校(皆實分校)。同時設置了附屬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另外,還為理學部設置了附屬臨海實驗所。
邀請文部大臣森戶辰男擔任校長
學校雖然如愿辦了起來,但在將近1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確定校長人選。歷經曲折選出的第一屆校長是廣島縣福山市出身的、時任文部大臣的森戶辰男。森戶為擔任校長,辭去了眾議院議員的職務。辭職時,森戶就去廣島大學的理由強調了以下3點:(1)來自地方的就任請求;(2)堅信日本的復興和重建取決于青年一代的成長;(3)將打造一所適合和平城市廣島的大學。
在1950年11月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森戶校長發表了題為“變革期的大學”的演講。演講中提出了后來成為辦學精神的“自由和平的大學”雛形。為將廣島大學打造成一所和平的大學,森戶校長請求世界各國的大學捐贈與和平有關的書籍并捐款,前者用來設置和平文庫,后者用于大學的綠化。
森戶校長約擔任了13年校長,卸任時強調了:(1)培養建設和平社會的科學研究人員;(2)培養具有民主思想的人才;(3)培養在日本的不安和危機中帶領國內發展的領導者的必要性。森戶之后還擔任了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會長和日本育英會的會長等。
廣島大學繼承了“森戶理念”,作為基本理念,除沿襲“自由和平的大學”精神外,還于1995(平成7)年制定了理念5原則:(1)追求和平的精神;(2)創造新的知識;(3)培養多元人性的教育;(4)與地區社會和國際社會共存;(5)不斷進行自我變革。表示要在這5項原則下,履行國立大學的使命。
廣島大學位于核爆地,出于對和平的強烈渴望等,校內紛爭比其他大學更激烈。對此,大學當局自主、積極地推進了大學改革及合并搬遷。由于廣島大學是合并很多前身院校成立的,不僅是廣島市內,縣內各地都散布著該校的校區,校區的合并成為一大課題。每個校區的規模都很小,這也阻礙了教育的發展。
因此,廣島大學開始篩選和調查合適的用地,1972年將候選校址縮小到可部、五日市和西條三處,第二年決定統一搬遷到西條地區(賀茂郡西條町)。廣島縣政府也全面配合,成立了學園都市建設對策本部,推進了該地區的綜合開發。包括設置新干線東廣島站、修建供水系統和輔路、建設科技園和工業園區、吸引高科技產業等。
搬到東廣島
東廣島市在1974(昭和49)年成為市時的人口約為6萬4千人,最近已經達到約18萬9千人。
1982(昭和57)年,工學部首先完成搬遷,但之后因為征地困難,以及解決供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花了較長時間,實際完成搬遷先后共用了24年。
圖片
東廣島校區
目前廣島大學共有12個學部。在建校之初的文學部、教育學部、政經學部、理學部、工學部、水產學部和皆實分校中,政經學部于1977年拆分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水產學部于1979年被生物生產學部接替,分校由教養部(1964年)變更為綜合科學部(1974年),此外還追加了醫學部(1953年)、齒學部(1965年)、藥學部(2006年),2018年又設立了信息科學部。
研究生院方面,除征集了人類社會科學研究科、先進理工系化學研究科、綜合生命科學研究科和醫系科學研究科4個研究科外,還面向在校學生設置了綜合科學、文學、教育學、社會科學、理學、先端物質科學、工學、國際合作、法務、醫齒藥保險學和生物圈科學11個研究科。
學生數量方面,本科生為10678人,研究生為4513人。擁有教職員3555人。外國留學生來自63個國家(地區),共1750人。(截至2020年5月)
圖片
廣島大學大學祭
廣島大學2014年入選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化大學創成支援項目的“A類”大學。這表明該校被認證為開展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有能力進入全球大學排行榜前100名的大學,日本全國只有13所大學入選。廣島大學面向10年后設定了高目標,包括實現卓越的研究能力,以及較高的國際流動性和留學生比例等,目前正在為此而努力。
現任校長為越智光夫,是該校第12屆校長。越智校長畢業于廣島大學醫學部醫學科,擔任過廣島大學醫院院長和校長特命助理等,2015(平成27)年就任校長,現在為第二任期。
圖片
越智校長在學位授予式上講話
越智校長就任和連任校長時,就廣島大學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三個“L”和一個“R”。“L”為Legacy(遺產)、Locality(地區性)和Liberal arts(博雅教育),“R”為Research University(研究型大學),這些口號都強調了建在核爆地廣島、崇尚“和平精神”的廣島大學的立場。
廣島大學的校樹是棕櫚樹(Phoenix)。這種樹有“不死鳥”之稱,作為從核爆中重生的廣島大學的象征,利用美國衛斯理大學的捐款購置,種植在東千田校區的正門前。
廣島簡介
廣島大學是一所綜合性教育的國立大學,建立于1929年,且于1949年開設大學教育,大學的簡稱為“廣大”。廣島大學是廣島縣唯一一所國立大學。 廣島大學設有綜合科學部包括綜合科學科、文學部包括人文學科、教育學部包括學校教育系、科學文化教育系、語言文化教育系、生涯活動教育系、人類形成基礎系、法學部包括法學科、經濟學部包括經濟學科、理學部包括數學科、物理科學科、化學科、生物科學科、地球行星系統學科、醫學部包括醫學科、保健學科、齒學部包括齒學科、口腔保健學科、藥學部包括藥學科、藥科學科、工學部包括機械系統工學系、電氣電子系統情報系、化學生物處理系、建設環境系、生物生產學部包括生物生產學科,大學院設有綜合科學研究科、文學研究科、教育學研究科、社會科學研究科、理學研究科、先端物質科學研究科、保健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生物圈科學研究科、醫齒藥學綜合研究科、國際協力研究科、法務研究科等多個多個研究科和多個專業方向。 廣島大學擁有世界矚目首屈一指的尖端研究,在亞洲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廣島大學成立于1949(昭和24)年,共由九所學校合并而成,是日本前身最多的大學。其淵源要追溯到1875(明治7)年在廣島縣創立的白島學校。第二年該校更名為縣公立師范學校,之后又經歷多次更名,最終于在1943年(昭和18)設立為廣島師范學校。另外1887(明治20)年還誕生了廣島高等女學校,1902(明治35)年誕生了日本全國第二所中學教師培養機構——廣島高等師范學校。此外,還有廣島高等工業學校(1920年)、廣島高等學校(1923年)和廣島文理科大學(1929年)等,均為現在廣島大學的前身。
圖片
在廣島大學的各個學部中,起源于廣島高等師范學校(簡稱:廣島高師)的是教育學部,在廣島高師的大學升級運動過程中創建的廣島文理科大學后來變成了廣島大學文學部、理學部和教育學部的一部分。
廣島高等工業學校在1944年更名為廣島工業專科學校后,成為了現在工學部的前身。廣島高等學校是戰前最后一所官立高中,后來成了廣島大學的皆實分校(之后由教養部變更為綜合科學部)。廣島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則為教育學部福山分校奠定了基礎。
除此之外,廣島師范學校變身為廣島大學的教育學部東云分校和教育學部三原分校。廣島青年師范學校變身為教育學部福山分校和水畜產學部。廣島市立工業專業學部成為工學部的一部分。廣島醫科大學于1953年并入廣島大學,成為醫學部,等等,這些都為廣島大學的各個學部奠定了基礎。
圖片
歷經艱辛和曲折之后
這些前身院校與廣島大學的合并過程經歷了很多艱辛和曲折。尤其是1945年8月6日上午8點15分,廣島被投下人類戰爭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造成死傷無數,整個城市化為灰燼。廣島大學的很多前身院校距離爆炸中心只有1~4公里,均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大量學生和教職員死亡。
在爆炸中死亡的不僅僅是日本人。當時,廣島文理科大學和廣島高等師范學校還招收了來自亞洲的留學生,原子彈爆炸時,來自中國和蒙古的留學生有37人之多,后確認其中3人死亡。另外,出于占領殖民政策的目的,日本還從東南亞各國的名門望族中選拔和招收了一些男學生,即“南方特別留學生”,其中2名馬來西亞學生也被炸死。
下面根據廣島大學的官網,介紹一下該校戰后走過的道路和現狀。
戰后,廣島積極致力于原子彈與和平問題,同時積極籌建國立綜合大學。戰前,日本擁有多個學部的綜合大學只有七所原帝國大學。即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九州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而位于廣島的大學是單科大學,即廣島文理科大學。
廣島的縣市町村和商工會等成立了廣島綜合大學設立促進同盟會(1948年),積極推進建校工作。1949年日本公布并施行了《國立學校設置法》,日本全國誕生69所國立大學。建校經費三分之一為政府出資,三分之二為捐款。
1949年7月,廣島大學以承襲多所前身院校的形式成立,建校之初有教育學部、文學部、政經學部、理學部、工學部和水畜產學部6個學部和1所分校(皆實分校)。同時設置了附屬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另外,還為理學部設置了附屬臨海實驗所。
邀請文部大臣森戶辰男擔任校長
學校雖然如愿辦了起來,但在將近1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確定校長人選。歷經曲折選出的第一屆校長是廣島縣福山市出身的、時任文部大臣的森戶辰男。森戶為擔任校長,辭去了眾議院議員的職務。辭職時,森戶就去廣島大學的理由強調了以下3點:(1)來自地方的就任請求;(2)堅信日本的復興和重建取決于青年一代的成長;(3)將打造一所適合和平城市廣島的大學。
在1950年11月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森戶校長發表了題為“變革期的大學”的演講。演講中提出了后來成為辦學精神的“自由和平的大學”雛形。為將廣島大學打造成一所和平的大學,森戶校長請求世界各國的大學捐贈與和平有關的書籍并捐款,前者用來設置和平文庫,后者用于大學的綠化。
森戶校長約擔任了13年校長,卸任時強調了:(1)培養建設和平社會的科學研究人員;(2)培養具有民主思想的人才;(3)培養在日本的不安和危機中帶領國內發展的領導者的必要性。森戶之后還擔任了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會長和日本育英會的會長等。
廣島大學繼承了“森戶理念”,作為基本理念,除沿襲“自由和平的大學”精神外,還于1995(平成7)年制定了理念5原則:(1)追求和平的精神;(2)創造新的知識;(3)培養多元人性的教育;(4)與地區社會和國際社會共存;(5)不斷進行自我變革。表示要在這5項原則下,履行國立大學的使命。
廣島大學位于核爆地,出于對和平的強烈渴望等,校內紛爭比其他大學更激烈。對此,大學當局自主、積極地推進了大學改革及合并搬遷。由于廣島大學是合并很多前身院校成立的,不僅是廣島市內,縣內各地都散布著該校的校區,校區的合并成為一大課題。每個校區的規模都很小,這也阻礙了教育的發展。
因此,廣島大學開始篩選和調查合適的用地,1972年將候選校址縮小到可部、五日市和西條三處,第二年決定統一搬遷到西條地區(賀茂郡西條町)。廣島縣政府也全面配合,成立了學園都市建設對策本部,推進了該地區的綜合開發。包括設置新干線東廣島站、修建供水系統和輔路、建設科技園和工業園區、吸引高科技產業等。
搬到東廣島
東廣島市在1974(昭和49)年成為市時的人口約為6萬4千人,最近已經達到約18萬9千人。
1982(昭和57)年,工學部首先完成搬遷,但之后因為征地困難,以及解決供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花了較長時間,實際完成搬遷先后共用了24年。
圖片
東廣島校區
目前廣島大學共有12個學部。在建校之初的文學部、教育學部、政經學部、理學部、工學部、水產學部和皆實分校中,政經學部于1977年拆分為法學部和經濟學部,水產學部于1979年被生物生產學部接替,分校由教養部(1964年)變更為綜合科學部(1974年),此外還追加了醫學部(1953年)、齒學部(1965年)、藥學部(2006年),2018年又設立了信息科學部。
研究生院方面,除征集了人類社會科學研究科、先進理工系化學研究科、綜合生命科學研究科和醫系科學研究科4個研究科外,還面向在校學生設置了綜合科學、文學、教育學、社會科學、理學、先端物質科學、工學、國際合作、法務、醫齒藥保險學和生物圈科學11個研究科。
學生數量方面,本科生為10678人,研究生為4513人。擁有教職員3555人。外國留學生來自63個國家(地區),共1750人。(截至2020年5月)
圖片
廣島大學大學祭
廣島大學2014年入選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化大學創成支援項目的“A類”大學。這表明該校被認證為開展世界一流的教育研究、有能力進入全球大學排行榜前100名的大學,日本全國只有13所大學入選。廣島大學面向10年后設定了高目標,包括實現卓越的研究能力,以及較高的國際流動性和留學生比例等,目前正在為此而努力。
現任校長為越智光夫,是該校第12屆校長。越智校長畢業于廣島大學醫學部醫學科,擔任過廣島大學醫院院長和校長特命助理等,2015(平成27)年就任校長,現在為第二任期。
圖片
越智校長在學位授予式上講話
越智校長就任和連任校長時,就廣島大學的發展方向提出了三個“L”和一個“R”。“L”為Legacy(遺產)、Locality(地區性)和Liberal arts(博雅教育),“R”為Research University(研究型大學),這些口號都強調了建在核爆地廣島、崇尚“和平精神”的廣島大學的立場。
廣島大學的校樹是棕櫚樹(Phoenix)。這種樹有“不死鳥”之稱,作為從核爆中重生的廣島大學的象征,利用美國衛斯理大學的捐款購置,種植在東千田校區的正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