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簡介
東洋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建立于1887年,1928年開設大學教育,大學的簡稱為“東洋大”“東洋”。 東洋大學設有哲學科、中國哲學文學科、英美文學科、英語溝通交流學科、史學科、教育學科、經濟學科、國際經濟學科、社會經濟系統學科、經營學科、市場企劃學科、會計學科、法律學科、企業法學科、社會學科、社會文化系統學科、媒體溝通交流學科、社會心理學科、社會福祉學科、生活支援學科、健康體育學科、人類環境設計學科、機械工學科、電子情報工學科、應用化學科、環境建設學科、建筑學科、情報工學科、機能機器人學科、國際地域學科、國際觀光學科、生命科學科等。碩士博士設有文學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經營學研究科、法學研究科、社會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國際地域學研究科、生命科學研究科、福祉社會設計研究科、法務研究科、學際融合科學研究科等。
東洋大學起源于哲學家井上圓了1887年創立的“哲學館”。1906年改名為私立東洋大學,第2次世界大戰后的1949年改為新制東洋大學,現在是一所擁有13個學部、15個大學院研究科、3萬余名學生的私立綜合大學。其本部位于東京都文京區的白山,校區遍布東京都內及埼玉縣川越市、朝霞市及群馬縣等地。
title
白山校區中的建校125周年紀念館(8號館)
諸學科的基礎是哲學
井上設立哲學館之時,日本正處于急速歐化主義的漩渦之中。他認為,為了重建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必須通過“哲學” 培養“對事物的觀察方式、思考方式”,這種精神被傳承至今。東洋大學提倡“諸學科的基礎是哲學”“獨立自活”“知德兼全”的建學精神,及“擁有自身的哲學”“接近本質深入思考”“自主探索社會課題”的教育理念。
title
從正門石階而上,創立者井上圓了的雕像注視著師生
以下,讓我們從東洋大學主頁上的內容等,來看看東洋大學的歷史及現狀的概述。
井上于1858年出生于佛教、凈土真宗大谷派的寺廟中,13歲剃度,廣泛學習了漢學及西洋學。入學東京大學的預科后,經過3年的學習,于23歲入學東京大學哲學科,成為文學部哲學科唯一的1期生。井上在大學里,以西洋哲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自幼熟悉的“佛教”,并發現其中蘊藏著“東洋的哲學”。在東京大學,井上發表了其獨創的宗教論、哲學論,年紀輕輕就在佛教界、思想界及基督教界等有了一定的名氣。
哲學館的創立是在井上從東京大學畢業僅2年后的29歲之時。當時借助于現在位于文京區湯島的佛教寺院麟祥院而創立的。哲學館以16歲以上男性為對象,開設了普通科1年、高等科2年,限員50人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西洋諸學科。
創立哲學館半年后,井上出版了《哲學館講義錄》,并以此為教材,開始實行在家中也能學習的“館外員制度”。館外員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應招,到第二年人數已高達1831名。現在大學實行的函授教育就是沿襲了該制度。
井上一生進行過三次長期的海外視察。第1次是創立哲學館第二年的1888年,去歐美進行了視察。長達1年以上的海外視察結束回國后,井上宣布了“將哲學館發展為大學”的計劃。
哲學館創立2年后,建設中的新校舍在暴風雨中倒塌,其后又發生了校舍在延燒中全部燒毀等災難。經歷過重重災難之后,校舍最終搬遷、重建在現在的東洋大學白山校區。1904年根據專門學校令,哲學館變為“私立哲學館大學”,2年后的1906年更名為“私立東洋大學”。“東洋”二字體現了井上意欲創建一個擁有東洋獨立哲學大學的強烈意志。1928年獲得大學令認可后,私立東洋大學升格為設有文學部的單科大學。
title
井上圓了大講堂
在首都圏開設校區
1949年的新制東洋大學也是從文學部開始的。學校先后于1950年開設經濟學部及短期大學部,1952年開設大學院,其后依次開設了法學部(1956年)、社會學部(1959年)。1961年,于埼玉縣川越校區開設工學部(2009年變更為理工學部),奠定了邁向綜合大學的基礎。在此之后,東洋大學繼續擴充強化教育體制,在兵庫縣及茨城縣開設附屬高等學校(1963、64年)及經營學部(1966年)。由于學生人數超過了1萬人,校區日漸擁擠,因此東洋大學于1977年在埼玉縣朝霞市也開設了校區。
東洋大學在1987年迎來了創立100周年。為了應對國際化及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世界及日本,學校開展了再次確認創始者井上圓了教育理念,并尋求以此為基礎的新建學精神的活動。具體實施內容有,設置國際交流中心(1987年)、重新開發以都市型大學再生為目標的白山校區(1990年)、設立井上圓了紀念學術中心(1990年)、設立夜間大學院(1994年)、在群馬縣板倉校區設立國際地域學部及生命科學部(1997年)等。
進入21世紀后,東洋大學又對白山校區的文科5學部實行4年一貫教育,并在朝霞校區設置生命設計學部(二者皆為2005年),開設白山第2校區及搬遷法科大學院,開設大手町Satellite(二者皆為2006年)。
title
從中庭仰望到的高層校舍是東洋大學2號館,也是白山校區的象征。
另外,2009年東洋大學在川越校區設立了理工學部(由工學部改組)及綜合情報學部,并將國際地域學部搬遷到了白山第2校區,其后又接連不斷地開設了新學部。2013年在板倉校區設立食品環境科學部,2017年開設國際學部(國際創新學科、國際地域學科)、國際觀光學部(國際觀光學科)、情報連攜學部(情報連攜學科)3學部4學科,以及在文學部開設了國際文化交流學科。
通過這些學部的設立,現在東洋大學在5個校區開展了13個學部及15個大學院研究科。13個學部分別為,文學部、經濟學部、經營學部、法學部、社會學部、生命科學部、食品環境科學部、生命設計學部、理工學部、綜合情報學部、國際學部、國際觀光學部、情報連攜學部。
title
川越校區占地廣闊,擁有最前沿研究設施
在這些學部中,文學部是1887年建校以來,歷史最為悠久的學部。文學部以培養“讀、寫、思考能力”為目標,在基礎教育、文學部基礎科目、專門科目所組成的教學計劃基礎上,旨在培養學生高度教養及深度知識涵養,通過少人數參加的演習(研討小組)等,進行細致化教育。相關學科有,哲學科、東洋思想文化學科、日本文學文化學科、英米文學科、史學科、教育學科、國際文化交流學科7個學科。東洋思想文化學科、日本文學文化學科、教育學科設置了夜間學科(Evening course),日本文學文化學科設置了函授教育課程。
大學中第二古老的是經濟學部。經濟學部早在東洋大學前身的哲學館時代就已經作為經濟學講座開設了。經濟學部有著完備的制度,可以學習到緊跟時代的“現代經濟”。經濟學部以微觀、宏觀經濟學等基礎經濟理論為基礎,以綜合性視點解明目前發生在日本及世界上的經濟現象,并探究今后日本社會、國際社會的存在方式。學部內設有經濟學科、國際經濟學科、綜合政策學科、經濟學科(Evening course)。
法學部設于1956年,最初設有第1部法律學科及第z部法律學科(現在的Evening course)。現在基于企業法務的重要性及國際化對應,增設了企業法學科。(法律學科同時設有函授教育課程)
社會學部設立于1959年,是由文學部的社會學科分離獨立出來的。社會學部涉及了各個領域的學識,通過學習知識加深對社會學的理解,積累實地考察經驗,提高實證調查能力,培養對社會上實際發生的事情進行多方位考察的能力。社會學部包括了,社會學科、社會文化系統學科、社會福祉學科、媒體交流學科、社會心理學科、國際社會學科(開設于2021年)。社會學科與社會福祉學科設有夜間學科。
1966年開設的經營學部,于2007年將1、2年級學生搬遷回了白山校區,開始在東京都內進行4年一貫教育。經營學部致力于在時代的浪潮及變化的社會中,研究經營手法及市場環境,分析、解決企業內外發生的各類問題,科學探索企業進行決裁時所需的知識及技術。企業活動除了與社會經濟,還與環境問題及社會局勢等息息相關,因此不能局限于經營范疇,而需要以廣闊的視野進行觀察。除經營學科(同時設有夜間學科)外,經營學部還設立了市場學科、會計金融學科。
對應國際化、生命科學、信息化
為了對應國際化趨勢,東洋大學于1997年在群馬縣板倉校區設立了國際地域學部。國際地域學部的特色是,以國際化視野為地域建設及觀光振興做貢獻,培養有創造性的、提升地域活性的人材。2009年國際地域學部搬遷到了東京都內的白山第2校區(2020年遷至白山校區)。國際地域學部原本包含了國際地域學科及國際觀光學科,但國際地域學科被2017年設立的國際學部國際地域學科(與國際創新學科一起的2學科制)所吸收,國際觀光學科也改為2017年設立的國際觀光學部中的國際觀光學科。
1997年設立的生命科學部,致力于從基因層級,細胞層級、個體層級闡明生命現象的謎團,實現對生命的綜合性的理解。最初生命科學部只有生命科學科1個學科,后來由于社會對生物科學的關注度日漸提升,2009年追加設立了應用生物科學科及食品環境化學科,變為3個學科。其中,食品環境科學科與2013年設立的健康營養學科從生命科學部中分離出來,以這兩個學科新組成了食品環境科學部。因此,現在的生命科學部下僅為生命科學科及應用生物科學科2個學科。
食品環境科學部以探索生命根源的生命科學為基礎,綜合性學習安全、安心、食品開發、營養等“食”相關知識。在兩個學科當中,食品環境科學科包含了食品科學專業及運動、食品機能專業(2022年度起停止招生)兩個專業。健康營養學科以培養管理營養士為核心,致力于培養活躍于醫療、福祉、教育現場,乃至于地域社會及企業中的新時代人材。
title
生命科學部及食品環境科學部生所在的板倉校區。
2004年設立的生命設計學部的教育宗旨是,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守護人權,創造更好的生活及環境。以娛樂與生活,健康與運動,環境與創造為學習的關鍵詞,思索面向未來的生活方式,學習實現多樣化豐富生活的生活設計手法。生命設計學部包含了生活支援學科(生活支援學專業、兒童支援學專業)、健康運動學科、人間環境設計學科。同學部于2021年從朝霞市搬遷到了赤羽臺校區。
2009年設立的綜合情報學部,是一個橫跨情報、經營、媒體、運動、心理、文化、藝術、環境、社會、經濟等多領域的,以文理融合教育、研究為特色的學部。綜合情報學科中包含3個課程(系統情報課程、心理、運動情報課程、媒體文化課程)。
title
生物納電子研究中心
2017年設于赤羽臺校區(東京都北區)的情報連攜學部,1年級時為所有學生提供集中學習編程及日、英交流,使其打好情報連攜的基礎。2年級開始會分為四個課程,每個課程會學習兩個研究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通過實踐性的演習,學習情報連攜所需的技能。
東洋大學積極推進著國際化及國際協作,并入選了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大學創成支援”及2022年開始的“大學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致力于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培養活躍于多種場合的國際人才。東洋大學在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中,與世界6國(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的11所協議大學合作,開展著以日語、日本文化為主題的學生交流項目。
title
情報連攜學部的校舍(赤羽臺校區)
在本部白山校區的國際教育中心,為日本國內留學意向的學生及從海外前來學習的外國人留學生提供著各類支援與服務。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后,也為應對無法出國的情況,準備了線上授課。
東洋大學現在的學生人數為,學部第1部27,122(其中女性11、461)名、第2部2、761(其中女性810)名、函授教育課程176(其中女性113)名、大學院964(其中女性348)名。專任教員人數全校區共計766名。(截止至2022年5月)
現任東洋大學校長的矢口悅子,本科畢業于御茶水女子大學文教育學部,并完成了同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課程(修士課程),于同大學院人間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后退學。其后,擔任了法政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千葉大學的非常勤講師,并于2003年4月成為東洋大學文學部教授,2015年任文學部部長,學校法人東洋大學評議員等,2020年4月開始擔任校長一職。矢口悅子是人文科學博士,專業為社會教育學、生涯學習論。
東洋簡介
東洋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建立于1887年,1928年開設大學教育,大學的簡稱為“東洋大”“東洋”。 東洋大學設有哲學科、中國哲學文學科、英美文學科、英語溝通交流學科、史學科、教育學科、經濟學科、國際經濟學科、社會經濟系統學科、經營學科、市場企劃學科、會計學科、法律學科、企業法學科、社會學科、社會文化系統學科、媒體溝通交流學科、社會心理學科、社會福祉學科、生活支援學科、健康體育學科、人類環境設計學科、機械工學科、電子情報工學科、應用化學科、環境建設學科、建筑學科、情報工學科、機能機器人學科、國際地域學科、國際觀光學科、生命科學科等。碩士博士設有文學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經營學研究科、法學研究科、社會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國際地域學研究科、生命科學研究科、福祉社會設計研究科、法務研究科、學際融合科學研究科等。
東洋大學起源于哲學家井上圓了1887年創立的“哲學館”。1906年改名為私立東洋大學,第2次世界大戰后的1949年改為新制東洋大學,現在是一所擁有13個學部、15個大學院研究科、3萬余名學生的私立綜合大學。其本部位于東京都文京區的白山,校區遍布東京都內及埼玉縣川越市、朝霞市及群馬縣等地。
title
白山校區中的建校125周年紀念館(8號館)
諸學科的基礎是哲學
井上設立哲學館之時,日本正處于急速歐化主義的漩渦之中。他認為,為了重建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必須通過“哲學” 培養“對事物的觀察方式、思考方式”,這種精神被傳承至今。東洋大學提倡“諸學科的基礎是哲學”“獨立自活”“知德兼全”的建學精神,及“擁有自身的哲學”“接近本質深入思考”“自主探索社會課題”的教育理念。
title
從正門石階而上,創立者井上圓了的雕像注視著師生
以下,讓我們從東洋大學主頁上的內容等,來看看東洋大學的歷史及現狀的概述。
井上于1858年出生于佛教、凈土真宗大谷派的寺廟中,13歲剃度,廣泛學習了漢學及西洋學。入學東京大學的預科后,經過3年的學習,于23歲入學東京大學哲學科,成為文學部哲學科唯一的1期生。井上在大學里,以西洋哲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自幼熟悉的“佛教”,并發現其中蘊藏著“東洋的哲學”。在東京大學,井上發表了其獨創的宗教論、哲學論,年紀輕輕就在佛教界、思想界及基督教界等有了一定的名氣。
哲學館的創立是在井上從東京大學畢業僅2年后的29歲之時。當時借助于現在位于文京區湯島的佛教寺院麟祥院而創立的。哲學館以16歲以上男性為對象,開設了普通科1年、高等科2年,限員50人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西洋諸學科。
創立哲學館半年后,井上出版了《哲學館講義錄》,并以此為教材,開始實行在家中也能學習的“館外員制度”。館外員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應招,到第二年人數已高達1831名。現在大學實行的函授教育就是沿襲了該制度。
井上一生進行過三次長期的海外視察。第1次是創立哲學館第二年的1888年,去歐美進行了視察。長達1年以上的海外視察結束回國后,井上宣布了“將哲學館發展為大學”的計劃。
哲學館創立2年后,建設中的新校舍在暴風雨中倒塌,其后又發生了校舍在延燒中全部燒毀等災難。經歷過重重災難之后,校舍最終搬遷、重建在現在的東洋大學白山校區。1904年根據專門學校令,哲學館變為“私立哲學館大學”,2年后的1906年更名為“私立東洋大學”。“東洋”二字體現了井上意欲創建一個擁有東洋獨立哲學大學的強烈意志。1928年獲得大學令認可后,私立東洋大學升格為設有文學部的單科大學。
title
井上圓了大講堂
在首都圏開設校區
1949年的新制東洋大學也是從文學部開始的。學校先后于1950年開設經濟學部及短期大學部,1952年開設大學院,其后依次開設了法學部(1956年)、社會學部(1959年)。1961年,于埼玉縣川越校區開設工學部(2009年變更為理工學部),奠定了邁向綜合大學的基礎。在此之后,東洋大學繼續擴充強化教育體制,在兵庫縣及茨城縣開設附屬高等學校(1963、64年)及經營學部(1966年)。由于學生人數超過了1萬人,校區日漸擁擠,因此東洋大學于1977年在埼玉縣朝霞市也開設了校區。
東洋大學在1987年迎來了創立100周年。為了應對國際化及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世界及日本,學校開展了再次確認創始者井上圓了教育理念,并尋求以此為基礎的新建學精神的活動。具體實施內容有,設置國際交流中心(1987年)、重新開發以都市型大學再生為目標的白山校區(1990年)、設立井上圓了紀念學術中心(1990年)、設立夜間大學院(1994年)、在群馬縣板倉校區設立國際地域學部及生命科學部(1997年)等。
進入21世紀后,東洋大學又對白山校區的文科5學部實行4年一貫教育,并在朝霞校區設置生命設計學部(二者皆為2005年),開設白山第2校區及搬遷法科大學院,開設大手町Satellite(二者皆為2006年)。
title
從中庭仰望到的高層校舍是東洋大學2號館,也是白山校區的象征。
另外,2009年東洋大學在川越校區設立了理工學部(由工學部改組)及綜合情報學部,并將國際地域學部搬遷到了白山第2校區,其后又接連不斷地開設了新學部。2013年在板倉校區設立食品環境科學部,2017年開設國際學部(國際創新學科、國際地域學科)、國際觀光學部(國際觀光學科)、情報連攜學部(情報連攜學科)3學部4學科,以及在文學部開設了國際文化交流學科。
通過這些學部的設立,現在東洋大學在5個校區開展了13個學部及15個大學院研究科。13個學部分別為,文學部、經濟學部、經營學部、法學部、社會學部、生命科學部、食品環境科學部、生命設計學部、理工學部、綜合情報學部、國際學部、國際觀光學部、情報連攜學部。
title
川越校區占地廣闊,擁有最前沿研究設施
在這些學部中,文學部是1887年建校以來,歷史最為悠久的學部。文學部以培養“讀、寫、思考能力”為目標,在基礎教育、文學部基礎科目、專門科目所組成的教學計劃基礎上,旨在培養學生高度教養及深度知識涵養,通過少人數參加的演習(研討小組)等,進行細致化教育。相關學科有,哲學科、東洋思想文化學科、日本文學文化學科、英米文學科、史學科、教育學科、國際文化交流學科7個學科。東洋思想文化學科、日本文學文化學科、教育學科設置了夜間學科(Evening course),日本文學文化學科設置了函授教育課程。
大學中第二古老的是經濟學部。經濟學部早在東洋大學前身的哲學館時代就已經作為經濟學講座開設了。經濟學部有著完備的制度,可以學習到緊跟時代的“現代經濟”。經濟學部以微觀、宏觀經濟學等基礎經濟理論為基礎,以綜合性視點解明目前發生在日本及世界上的經濟現象,并探究今后日本社會、國際社會的存在方式。學部內設有經濟學科、國際經濟學科、綜合政策學科、經濟學科(Evening course)。
法學部設于1956年,最初設有第1部法律學科及第z部法律學科(現在的Evening course)。現在基于企業法務的重要性及國際化對應,增設了企業法學科。(法律學科同時設有函授教育課程)
社會學部設立于1959年,是由文學部的社會學科分離獨立出來的。社會學部涉及了各個領域的學識,通過學習知識加深對社會學的理解,積累實地考察經驗,提高實證調查能力,培養對社會上實際發生的事情進行多方位考察的能力。社會學部包括了,社會學科、社會文化系統學科、社會福祉學科、媒體交流學科、社會心理學科、國際社會學科(開設于2021年)。社會學科與社會福祉學科設有夜間學科。
1966年開設的經營學部,于2007年將1、2年級學生搬遷回了白山校區,開始在東京都內進行4年一貫教育。經營學部致力于在時代的浪潮及變化的社會中,研究經營手法及市場環境,分析、解決企業內外發生的各類問題,科學探索企業進行決裁時所需的知識及技術。企業活動除了與社會經濟,還與環境問題及社會局勢等息息相關,因此不能局限于經營范疇,而需要以廣闊的視野進行觀察。除經營學科(同時設有夜間學科)外,經營學部還設立了市場學科、會計金融學科。
對應國際化、生命科學、信息化
為了對應國際化趨勢,東洋大學于1997年在群馬縣板倉校區設立了國際地域學部。國際地域學部的特色是,以國際化視野為地域建設及觀光振興做貢獻,培養有創造性的、提升地域活性的人材。2009年國際地域學部搬遷到了東京都內的白山第2校區(2020年遷至白山校區)。國際地域學部原本包含了國際地域學科及國際觀光學科,但國際地域學科被2017年設立的國際學部國際地域學科(與國際創新學科一起的2學科制)所吸收,國際觀光學科也改為2017年設立的國際觀光學部中的國際觀光學科。
1997年設立的生命科學部,致力于從基因層級,細胞層級、個體層級闡明生命現象的謎團,實現對生命的綜合性的理解。最初生命科學部只有生命科學科1個學科,后來由于社會對生物科學的關注度日漸提升,2009年追加設立了應用生物科學科及食品環境化學科,變為3個學科。其中,食品環境科學科與2013年設立的健康營養學科從生命科學部中分離出來,以這兩個學科新組成了食品環境科學部。因此,現在的生命科學部下僅為生命科學科及應用生物科學科2個學科。
食品環境科學部以探索生命根源的生命科學為基礎,綜合性學習安全、安心、食品開發、營養等“食”相關知識。在兩個學科當中,食品環境科學科包含了食品科學專業及運動、食品機能專業(2022年度起停止招生)兩個專業。健康營養學科以培養管理營養士為核心,致力于培養活躍于醫療、福祉、教育現場,乃至于地域社會及企業中的新時代人材。
title
生命科學部及食品環境科學部生所在的板倉校區。
2004年設立的生命設計學部的教育宗旨是,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守護人權,創造更好的生活及環境。以娛樂與生活,健康與運動,環境與創造為學習的關鍵詞,思索面向未來的生活方式,學習實現多樣化豐富生活的生活設計手法。生命設計學部包含了生活支援學科(生活支援學專業、兒童支援學專業)、健康運動學科、人間環境設計學科。同學部于2021年從朝霞市搬遷到了赤羽臺校區。
2009年設立的綜合情報學部,是一個橫跨情報、經營、媒體、運動、心理、文化、藝術、環境、社會、經濟等多領域的,以文理融合教育、研究為特色的學部。綜合情報學科中包含3個課程(系統情報課程、心理、運動情報課程、媒體文化課程)。
title
生物納電子研究中心
2017年設于赤羽臺校區(東京都北區)的情報連攜學部,1年級時為所有學生提供集中學習編程及日、英交流,使其打好情報連攜的基礎。2年級開始會分為四個課程,每個課程會學習兩個研究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通過實踐性的演習,學習情報連攜所需的技能。
東洋大學積極推進著國際化及國際協作,并入選了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大學創成支援”及2022年開始的“大學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致力于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培養活躍于多種場合的國際人才。東洋大學在世界展開力強化事業中,與世界6國(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的11所協議大學合作,開展著以日語、日本文化為主題的學生交流項目。
title
情報連攜學部的校舍(赤羽臺校區)
在本部白山校區的國際教育中心,為日本國內留學意向的學生及從海外前來學習的外國人留學生提供著各類支援與服務。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后,也為應對無法出國的情況,準備了線上授課。
東洋大學現在的學生人數為,學部第1部27,122(其中女性11、461)名、第2部2、761(其中女性810)名、函授教育課程176(其中女性113)名、大學院964(其中女性348)名。專任教員人數全校區共計766名。(截止至2022年5月)
現任東洋大學校長的矢口悅子,本科畢業于御茶水女子大學文教育學部,并完成了同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課程(修士課程),于同大學院人間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后退學。其后,擔任了法政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千葉大學的非常勤講師,并于2003年4月成為東洋大學文學部教授,2015年任文學部部長,學校法人東洋大學評議員等,2020年4月開始擔任校長一職。矢口悅子是人文科學博士,專業為社會教育學、生涯學習論。